佛学讲座:禅与诗讲座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古诗中总是蕴含了深刻的禅理。禅诗是渗透着禅宗理趣的诗,是禅家沉思参悟的结晶。一边是诗词的韵味,一边是禅理的精妙,禅与诗是如何融合发展的,当中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在第六届金陵礼佛文化月佛学讲座活动中,你能找到答案。


7月2日上午9:30,南京市佛教协会副会长、佛顶寺住持曙光法师在牛首山文化旅游区东入口弘觉讲堂主讲禅与诗佛学讲座。


弘觉讲堂,一个云集名师大家的地方,一片充满文化气息的场所,走进这里,心也静下来。



南京市佛教协会副会长、佛顶寺住持曙光法师素以戒行清净、德学兼备而著称,听讲者因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大师而深感荣幸。




大师讲课循循善诱、娓娓道来,整个讲堂气氛活跃,别开生面。



从大师的分享中,我们了解到,佛教传入中国后,一开始译经便受印度影响而善用韵文。佛陀时代或是为了方便布道,并使信众易于上口,于是广泛采用“偈”——由短句构成、排列成章,或协韵、或不协韵的一种文学形式,来传经布道。

左为王梵志,右为寒山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大行于魏晋。东土僧人始以“诗偈”形式著作、布道。随着中国诗歌发展到隋唐之鼎盛、僧人诗也大大前进一步。有王梵志、寒山等僧人承晋僧之风,导俗入佛,流传广泛,故而中国“诗僧”的得名是由他们开始。“诗僧”自此后两千年至今,成为中国诗坛一支重要的生力军。


王梵志作品

莫漫求真佛

莫谩求真佛,真佛不可见。

妙性及灵台,何曾受熏炼?

心是无事心,面是娘生面。

劫石可动摇,个中无改变。


城外土馒头

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

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

世无百年人,强作千年调。

打铁作门限,鬼见拍手笑。



寒 山 作品

欲得安心处

欲得安身处,寒山可长保。

微风吹幽松,近听声愈好。

下有斑白人,喃喃读黄老。

十年归不得,忘却来时道。


世有一般人

世有一般人,不恶又不善。

不识主人主,随客处处转。

因循过时光,浑是痴肉脔。

虽有一灵台,如同客作汉。


正所谓“诗为禅客添花锦,禅是诗家切玉刀”,禅为体,诗为用,功夫本来在诗外,一颗禅心不着尘。曙光法师在讲座中,从禅诗的起源到经历魏晋南北朝隋唐宋等不同朝代的发展,通过讲述小故事串联成一个完整的脉络,还分享了历史名人与佛教渊源的神奇趣谈,小编重点想说的是——曹植 。


七步诗人归何处,梵呗之音始于斯 。

讲到曹植,无人不晓“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以煮豆燃豆萁为喻,讽其兄,手足相残之毒。实际上,曹植还是中国佛教梵呗音乐的创始人,他曾经在游历鱼山(今山东)时,听到空中梵天唱诵,内心感动不已,与之相和而创作梵呗,这便是中国梵呗唱诵的开始。

梵呗[fàn bài],佛教谓作法事时的歌咏赞颂之声

精彩的禅与诗讲座活动圆满结束,佛学讲座还将继续,敬请期待寺院插花艺术讲座,时间:7月16日,地点:牛首山文化旅游区东入口弘觉讲堂,欢迎广大居士、游客参与。


版权所有:南京牛首山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 苏ICP备2022003418号

苏公网安备 32011502010982号